杭州,慢了
作者 | 何欣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
编辑 | 陈莹
2018年,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,三省一市的发展就进入了新的阶段。
如今,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步入后半程,作为全国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城市群,今年前三季度交出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?无疑值得关注。
可以肯定的是,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持续推进,长三角依旧保持着在全国各大区域领先的增长态势,其辐射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,数据也在证实这一事实。
今年前三季度,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发展,GDP总量超20万亿元,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。
值得乐道的是,今年前三季度,长三角诞生了唯一一个3万亿的超级城市和5个万亿城市,并且有18个城市入围今年前三季度GDP50强城市榜单,这也从侧面说明,一批中间城市开始凸显,让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生态发展更协调。
龙头大哥破3万亿
一直以来,长三角地区以全国4%面积的土地,承载了全国11.7%的人口,产出了约近1/4的GDP,成为全国经济的焦点区域。
从全国范围来看,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区域,这一点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有所体现,前三季度,长三角三省一市不仅GDP总量超20万亿元,且GDP增速均高于9.8%的全国平均水平。
龙头大哥上海,今年前三季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GDP破3万亿的城市,比去年同期增长9.8%,两年平均增长4.6%。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,在全球疫情依旧不稳定的情况下,疫情防控任务不小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实属不易。
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是,上海的创新型产业开始释放动能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.9%,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2.6个百分点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数字创意、新能源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.3倍、29.2%、27.2%,创新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。
江苏的发展也可圈可点。今年前三季度,江苏GDP同比增长11086.9亿元,增量位居全国首位。在长三角18个进入前三季度GDP50强城市中,江苏就占了9个,延续了“苏大强”一贯的风格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9个城市中,苏州、南京、无锡的GDP在前三季度就突破万亿,且苏州和南京均进入前三季度全国前10强。
相比之下,浙江的经济发展不如预期,主要体现在追赶山东过程中,因为过去几年,浙江经济发展迅猛,不断在缩小与山东的差距。
但今年浙江经济发展有点波动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浙江的名义增幅还甚至超过了粤苏鲁。但进入第三季度,浙江增速放缓,名义增速被江苏和山东赶超。有分析认为,这与近期电子商务、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扩张放缓有关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短期经济数据,不过这一观点也尚未得到完全的证实。
可以看到,今年前三季度,杭州的GDP名义增速只有13.69%,不仅低于北京、广州、苏州、武汉等前十强竞争者,还被宁波、绍兴、嘉兴等省内城市超越。
再看安徽,可以说是最能体现长三角一体化成果的区域。自从长三角扩容后,对安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最明显的,经济总量的提升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增速指标却能说明当下的发展态势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长三角各地市GDP实际增速排名中,安徽省内的芜湖市、亳州市、六安市、池州市、宣城市、滁州市进入前十。
中间力量崛起
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当前国内两大经济活跃的城市群,不过与珠三角相比,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更高,也或许得益于其内部清晰的结构和梯度。
从城市规模来看,长三角涵盖了一个超大城市(上海)、2个特大城市(南京和杭州),4个I型大城市(苏州、合肥、宁波、无锡)以及众多II型大城市和经济强县。
长三角城市群
在过往的发展中,长三角城市群,是拥有最多万亿GDP城市的区域,如去年就有8座,而它们在各自都市圈中都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,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增强,一批城市开始在区域一体化的红利中成长起来,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间力量,拓展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度。
以今年前3季度GDP的数据来看,除去5个万亿城市,和合肥、南通两个年底也有望实现万亿的城市,长三角还有9个GDP在4000亿—7000亿的城市,如常州、徐州、温州、绍兴、嘉兴、扬州等等,这些城市放到山东省能进入省内前5、广东省能进入前10,经济潜力不容忽视。
以绍兴为例,前三季度名义增速达到18.3%,位列省内第一,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增速18%以上的三个城市之一,GDP总量达到4900亿元,也超过了扬州,成为今年前三季度的一匹黑马。
这批中间城市的突起,肯定有其自身产业发展的因素,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共同背景是,长三角城市群内部,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,据上海证券报报道,长三角地区,铁路基建投资连续5年超过800亿元。截至去年底,高铁营业里程达6008公里,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已基本成型。
随着长三角的高铁网越织越密,城市群内部的南京都市圈、杭州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提速,资本、技术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动、配置,杭州、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合肥等这些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大,上述中间力量城市便得以获得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红利。
不过,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当下,这些中间城市的崛起也势必会打破过往城市群内部的发展格局,简单来说,短期内,或将带来新一轮的分化。
事实上,这次前三季度的数据已经出现这样的端倪。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长三角共有13个城市的名义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(13.88%),其中,安徽就占了5个(蚌埠、淮北、淮南、宿州、阜阳),且全部位于皖北,GDP总量也大多低于2000亿。
不仅如此,即便是安徽省内老二芜湖今年前三季度也不足3200亿元,还低于镇江,说明安徽经济在长三角内部依旧偏弱,与其余两省一市分化的差距不小。
事实上,无论是市场资源配置还是一体化发展推进的进程来看,短期内,这种分化局面或将一直存在,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。
值得欣慰的是,目前,长三角地区已有超过20条高铁,其中,安徽已经有10条高铁线,高铁网连全省,16个省辖市“市市通高铁”,并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,客观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做好了准备。
两个钱袋子
在长三角一体化中,老百姓对各个城市经济GDP的变化,感知或许并没有那么强,他们真正关心的是,自己的钱袋子能否再鼓点,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否更完善。
简单来说,就是居民和政府两个钱袋子的问题。数据显示,2021年前三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10个城市,长三角占了6个,分别是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宁波、绍兴和南京。且除南京外,其他5座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了5万元,长三角的民富程度可见一般。
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城市
这里不得不提绍兴,作为经济体量不足5000亿的地级市,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竟然可以和区域内的省会中心城市相媲美,其中,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35元,增长11.3%,城乡收入倍差1.64,较上年同期缩小0.01。
相比之下,长三角城市的财政收入更有看头。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,在全国地级市财政收入前10中,有4个来自江苏,其中,苏州(1965.4亿元)、无锡(903.72亿元)摘得冠亚军,南通(562.6亿元)和常州(527.3亿元)分别名列第7、第9。
不难看出,苏州和无锡之间的差距仍比较大,苏州比无锡多了1061.68亿元,这背后苏州工业园区对苏州财力的贡献分不开。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跨国企业研发机构200多家,其中,省级总部50家,占江苏省的17%,数量居全省第一。
不过换一个参照系,苏州的财政收入并没有看到的乐观。在全国前十的财政收入城市中,苏州名列第5,位列杭州(2110.3亿)之后,两者相差144.9亿元。但去年同期,杭州只比苏州高出10.6亿,这意味着,两者同期的差距在拉大,这也给今年年底两市的财政收入比拼增添了一些变数。
无锡前三季的财政收入指标也有自己的亮点。从省内来看,无锡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居苏南第一,且高于苏州4.7个百分点;税收收入占比高达87%,居全省第二、苏南第一。放眼全国,作为普通地级市,无锡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,已经可以和中部的强省会郑州、长沙等相媲美了。
另一看点是宁波和南京之间的较量。首先说宁波,今年前三季度GDP以17.92%的名义增速,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名列第四,在全国GDP前20强城市中,排名第二,仅次于青岛。
相比之下,今年前三季度,宁波的财政收入增速更猛,同比增速达到18%,总量为1471.2亿元。而同期南京总量为1358.5亿,同比增速为8%,要知道,过去两年同期,南京的财政收入都要比宁波高出10亿左右,而今年宁波却反超南京112.7亿。可见,疫情对南京财政收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。
此外,在浙江省,依旧是省内前三季度的明星城市嘉兴市(594.3亿元)、温州市(569.4亿元)、绍兴市(522.8亿元)入围全国地级市财政收入前十,分别名列第5、6、10名。
不过,第四季度往往也是各市经济冲刺的时候,2021最终结局如何,还有想象空间。
作者 | 何欣
编辑 | 陈莹
排版 | Tia
图片 | 部分来源于网络
E N D
『南风窗·江南智造总局』 出品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
商务合作:0510-8810272 / 18925369074(微信同号)
投递简历:dinglq_nfc_wuxi@163.com
推荐阅读
区域观察
政策观察
产业观察
时事观察
会议观察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,由被誉为“中国政经第一刊”的《南风窗》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。
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、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,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、政商学媒“四维一体”资源对接、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,为政府、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。
『江南智造总局』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。
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“智识”